第二次青藏科考“粉塵氣溶膠及其氣候環境效應”2019年度野外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2019年8月初,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蘭州大學“粉塵氣溶膠及其氣候環境效應”科考分隊圓滿完成外場觀測實驗任務,科考隊成員陸續返回蘭州。此次科考于6月23日正式啟動,科考隊在西藏阿里地區和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行了為期40多天的科學考察工作。
西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高度4300米,被稱作“世界屋脊之屋脊”,該區域高寒、缺氧且紫外輻射強,生存環境惡劣,被認為是“中國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青藏高原北側,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該地區80%以上區域都是流動沙丘,局地強風事件多,導致風沙活動頻繁,全年三分之一都是風沙日。該地區的強風沙活動對青藏高原上空的氣溶膠含量有著潛在影響。
阿里地區的科考隊員們在適應自身強烈的高原反應的同時,還要保證各種儀器克服局地強陣風等惡劣條件正常穩定運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科考隊員,克服高溫酷暑、住宿和交通不便等問題,兩次穿越塔克拉瑪干,深入沙漠腹地進行觀測考察。全體科考隊員克服重重困難獲取了多種第一手綜合觀測資料,取得圓滿成功。
利用此次科考在阿里地區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綜合觀測資料,可以厘清青藏高原北坡粉塵氣溶膠的理化特性、粉塵氣溶膠在高原大氣顆粒物中的含量,量化本地源和外地源(主要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粉塵輸送對高原上空粉塵含量的貢獻,深入了解塔克拉瑪干沙漠流沙中鹽堿和微生物對炭通量的影響、生物氣溶膠的氣候效應。科考資料的分析將在改進模式參數、提高青藏高原大氣粉塵氣溶膠直接和間接輻射強迫的計算精度、改進粉塵氣溶膠對高原地氣系統能量收支的影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科學考察工作階段性任務的順利完成,展現了蘭州大學高水平實驗科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師生為“雙一流”建設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體現了科研工作者為第二次青藏科考不畏艱難、踏實工作、勇攀高峰的堅強決心。多部門、多單位對二次科考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將極大地激勵科考隊員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共同實現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保護和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的宏偉目標。
文章來源:http://news.lzu.edu.cn/c/201908/59232.html

科考隊員在西藏阿里科考站點合影

凌晨6點科考隊員在阿里科考站點施放系留探空系統

黃建平教授施放探空氣球

科考隊員采集沙樣

科考隊員在沙漠中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