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科考成果發布
2019年12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在京組織召開成果發布會,正式發布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科考成果。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絲路環境專項負責人姚檀棟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及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有關人員,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科技日報社、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臺、北京晚報、大公報、中國科學報、西藏電視臺、中國西藏網等新聞媒體記者出席發布會。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絲路環境專項負責人、中科院院士姚檀棟代表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發布重大成果。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國家專項”和“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以姚檀棟院士領銜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隊2019年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等國際高端雜志發表7篇系列文章;在美國舊金山地球物理年會(AGU)舉行了以“亞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最脆弱的水塔”為主題的全球發布;在《科學通報》(中文版與英文版)和《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專輯系列文章;出版了亞洲水塔科考科普成果《這里是中國》精品科普圖書;發表了七篇“第三極大本營”微信公眾號系列科普文章;建成了雅魯藏布江色東普冰崩堵江監測預警體系。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重要性,發現全球78個水塔單元中,亞洲水塔占據16個,而且是全球最重要的水塔。印度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恒河-雅魯藏布江是亞洲水塔中重要性排名前5的水塔單元,印度河水塔單元則以其豐富的水資源量和下游生活與灌溉的超級需水量而位居全球水塔單元重要性之冠。評估發現,亞洲水塔也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阿姆河、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里木河是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的水塔單元。印度河水塔單元也位居全球水塔脆弱性之冠。預計到2050年,該流域人口將增長50%,GDP將增長近8倍,溫度將升高1.9℃,降水將增加0.2%。這些都將導致印度河水塔單元的脆弱性越來越大。亞洲水塔是全球風險最大的水塔。亞洲水塔正在以全球2倍的升溫速率變暖,并引起亞洲水塔失衡。亞洲水塔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冰川加速退縮、湖泊顯著擴張、冰川徑流增加、冰崩等新型災害出現。冰崩新型災害不但威脅亞洲水塔,而且嚴重影響下游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亞洲水塔失衡也將引起亞洲季風的改變,從而影響我國和亞洲地區環境。在這一科學發現的基礎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采用前沿科學問題和高新技術結合應對亞洲水塔失衡影響的新模式,開展了亞洲水塔三維立體觀測,建立了冰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實現了成果預警,為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新的有效技術保障。
趙千鈞在發布會上作重要講話。他談到,亞洲水塔科考成果的發布,將為服務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科學支撐。絲路環境專項也在推動新的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啟動實施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先導作用,為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的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任務正在啟動實施,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作為科考十大任務之一,將聚焦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深入開展亞洲水塔變化天—空—地立體觀測研究,結合多源遙感數據和實測資料,發展多圈層相互作用模型,闡明亞洲水塔的總水量和水資源量,摸清水塔各組分現狀,揭示亞洲水塔變化規律,預估未來變化情景,評估亞洲水塔水安全風險與廣域效應,提出科學應對方案。這必將成為21世紀地球系統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新典范。
姚檀棟在會上對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進行了介紹。他指出,亞洲水塔冰川、積雪、凍土、湖泊和河流等關鍵過程的變化是水體多相態轉換與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多圈層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問題。亞洲水塔變化的災害風險不但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也對“一帶一路”眾多國家水資源規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環境風險,事關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這些挑戰和風險的應對,需要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來解決。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將以闡明亞洲水塔各關鍵過程的變化特征、揭示近50年來亞洲水塔變化的過程與機理和預估未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亞洲水塔的變化趨勢為基礎,開展亞洲水塔變化對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水循環與生態的影響研究,進行亞洲水塔水—生態系統—人類社會系統的鏈式響應評估,拓展三極(第三極、南極、北極)氣候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的全球尺度聯動研究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同時要體現第二次青藏科考水平“用得上、有影響、留得下”的定位,建設自動化監測預警平臺和示范,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
青藏高原是除南極和北極以外冰雪儲量最大的地區,是亞洲十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其變化影響著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多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