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西華師范大學分隊科考日志(三)


獼猴(黎大勇攝)
2020年5月18日西華師范大學黎大勇團隊一行4人(黎大勇教授、楊俊寶博士、夏萬才博士、黃凱碩士),告別了雅魯藏布江峽谷地區的獼猴(西藏亞種),繼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任務,并度過了接下來的一段“幸運”旅程:

仔細看左邊遠方的山坡上有什么(黃凱攝)

馬鹿1(夏萬才攝)

馬鹿2(夏萬才攝)
一個由12只個體組成的馬鹿群,正在海拔4520m的山坡上悠閑地曬著太陽。
剛依依不舍的告別馬鹿群沒多久,可愛的藏原羚又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藏原羚1(黃凱攝)

藏原羚2(黃凱攝)
離開10只左右的藏原羚小群,往前再走兩個小時,3群共50只個體的白唇鹿游蕩在路旁山坡的灌木叢中:

白唇鹿1(楊俊寶攝)

白唇鹿2(楊俊寶攝)
在車上昏昏欲睡的時候,窗外不經意的一瞥,瞬間清醒:

巖羊1(黃凱攝)

巖羊2(黃凱攝)
為什么高原上這么多種有蹄類動物都有統一的白屁股嘞? 
不到短短的24個小時的時間,就親眼目睹了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獸類,而且距離還是如此之近,幸運地像是在夢里。沿途還刷新了兩個觀鳥記錄:

赤麻鴨(黃凱攝)

灰腹噪鹛(黎大勇攝)
此前去野外調查,大多數情況都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氣喘吁吁地看到一堆堆糞便,亦或是僅在紅外相機里窺探野生動物隱秘生活的一角。但是像這些天如此隨意地、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公路旁、近距離親眼看到這么多野生動物相繼出現,幸運、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靜下心來回顧這些天的奇遇,一方面得益于,青藏高原獨特而多樣的地理環境使它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和集中的地區。另一方面,充分體現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造就了這片土地的神奇與幸運,使得不被打擾的相逢越來越多。
總之,青藏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是不可避免的,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可阻止的,我們能做且必須要做的,就是在發展和自然之間去努力地尋求一個平衡。結合這幾天的野外科考,我們深深體會到:人類在保證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下,對大自然保有一絲尊重,留有一絲愛護,完全能夠做好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保護。
最后附上幾張沿途的風景,感謝閱讀。

國道隨手拍1(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2(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3(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4(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5(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6(黃凱攝)

國道隨手拍7(黃凱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