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日志—第二篇
2020年6月5日清晨八點半,我們從阿合奇縣出發,前往哈拉布拉克鄉,希望能在山上看到一些珍稀的野生動物,例如北山羊和盤羊。

前往哈拉布拉克鄉的路上,陽光明媚,草地青青,遠方雪山在藍天白云下巍然矗立,如此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道路兩邊生長著成片開著小黃花的野決明。野決明是豆科野決明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生長于海拔1200-1800米河谷灘地,分布于中國新疆天山一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也有分布。


到達了哈拉布拉克鄉以后,我們向當地牧民咨詢了該區域野生動物的情況,在牧民的介紹下,對當地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我們沿著托什干河向山內進發。托什干河(Taushgan Darya)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天山南脈,自西向東流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全縣,海拔3200~1750米,形成兩山夾一谷地貌。在縣境東部喀拉都維與庫瑪拉克河匯合形成阿克蘇河,向東流經烏什縣、阿克蘇市及阿拉爾市匯入塔里木河,為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

進山的路是蜿蜒曲折的傍山道路,一邊是湍急的河流和險峻的懸崖,另一邊緊貼著崖壁。在這樣的道路上行車就非常考驗車技了。

在行進過程中,每當遇到北山羊的適宜生境,我們都會停車拿起雙筒望遠鏡觀察,遺憾的是,由于已經過了北山羊的采食高峰期,活動相對較少,導致我們沒有觀察到。


哈拉布拉克鄉的觀察結束,我們出發去下一站—喀什市。在前往喀什的道路是辛苦的。中午兩點左右,到了午餐時間,大家都饑腸轆轆,但是沿途沒有遇到村落,所以只能野餐。考察隊成員的行李箱充當桌子,坐的是自帶的小凳子,吃的是我們出差野餐標配—馕加咸菜,還有自熱米飯。

短暫的用餐結束后,我們繼續前行。正如剛才所說路途是辛苦的,在后續的行程中,遇到了219國道修路,我們不得不改走砂石路便道,長度大約50公里,大大降低了我們的行進速度。

當然,陽光總在風雨后。在經歷了野餐和砂石路之后,我們也看到了沿途奇特的景觀,塵卷風,一朵狀似小狗的可愛云彩以及天山腳下檉柳林。


長途跋涉后,我們終于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喀什市。然而在進入喀什市時,由于疫情的原因,又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喀什市檢查站工作人員對疫情排查工作相當認真和嚴格,最后我們一行人被帶到了當地的集中檢測點進行進一步檢查,部分成員還進行了抽血檢測。讓人意外的是當地防疫人員也沒有限制我們的活動。考慮到行程,我們決定明天繼續向塔縣出發。下午七點半,我們到達了今晚入住的賓館。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