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東南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南麓,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西南季風沿雅魯藏布江河谷將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源源不斷的向北輸送,在此遇到巨大的地形屏障阻擋形成比其他同緯度地區更為豐富的降水,使得該地區成為青藏高原南緣山地最溫暖、濕潤的地區。獨特的地形氣候條件使得墨脫地區在直線距離40km范圍內,可以領略從熱帶雨林到雪山冰川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同時也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目前記錄的維管植物便達4000種以上。
“生態系統與生態安全”任務“森林和灌叢生態系統與生物資源管理”專題研究團隊在整理藏東南地區野外考察的植物標本過程中,發現一份采集于墨脫縣雅魯藏布江沿岸濕潤季雨林中的苦苣苔科植物未曾記錄在已經出版的中國植物區系資料中。當研究人員將視野擴大到到全球尺度上,發現其應該是1920年發表的Aeschynanthus monetaria Dunn。該物種在國際范圍內僅找到2份標本記錄,采集時間均在100年以前(1912年)。為了更準確地鑒定和評估其未來的保護狀況,研究人員參考考察時記錄的原始影像資料和新采集的標本,補充了物種描述,還討論了該物種采集時的原始記錄及其拉丁命名問題。根據其葉片形狀和拉丁名詞義,為其首次擬定中文名為貝葉芒毛苣苔。這是該物種在消失百年后重新被發現并補充描述,并且根據目前資料,證實了其只分布于我國藏東南的墨脫縣境內??萍既請?、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新華社、中新社、四川衛視、央視國際頻道、新聞頻道等數十家媒體報道了該發現。

圖1.貝葉芒毛苣苔植株及野外生境照片
(A:季雨林景觀B:附生植物C:枯枝上附生的貝葉芒毛苣苔 D:植株 E:花)

圖2. 貝葉芒毛苣苔臘葉標本及局部器官形態照片
(A:2015采集的標本B:1912年采集的標本C:花的內部結構 D:幼果 E:葉背F:不定根G:花萼H:花藥)
原文鏈接:https://www.biotaxa.org/Phytotaxa/article/view/phytotaxa.45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