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水生植物科考(4)——探索冰川腳下的植物
從拉薩出發,水生植物考察隊一路向北,經過當雄、那曲、安多、聶榮等縣城,沿途考察了許多高原湖泊和濕地,包括納木錯、錯那、巴木錯、蓬錯等等,收獲頗豐,業已積累了水生植物標本上百號。考察隊在班戈縣稍作休整后,開始兵分兩路:一路向南前往申扎縣、南木林縣,主要調查色林錯、吳如錯、達則錯、格仁錯等高原湖泊;一路向北到達雙湖縣,繼續深入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索世界第三極——普若岡日冰川腳下的水生植物群落。按下南路考察隊不表,此處我單單敘述我們在普若岡日冰川的所見所聞。

2020年8月1日,經過近300公里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8人2車終于在下午6點左右抵達世界海拔最高的縣——雙湖縣縣城。之前早就聽說雙湖縣已經開始整體搬遷,縣城可能比較冷清,我們已有充分的心里準備。但初到目的地時,縣城的景象著實讓我們吃驚不少。偌大的縣城異常安靜,空曠的街道上很少見行人,兩邊的鋪面也僅僅有幾家正常開業,讓我們覺得恍惚之間,時光似乎倒退了十幾年。

冷清的雙湖縣城街道冷清的雙湖縣城街道
不愧為世界海拔最高的縣,縣城海拔接近5000米。白天似乎沒有感覺,最難熬的還是晚上睡覺。雖然我在晚上11點就早早入睡,但翻來覆去始終無法入眠,總感覺呼吸困難、胸悶、頭疼。不覺已熬到半夜2點,想著明天還有標本要采集,不能一晚上都不睡覺,便摸索著打開早就準備好的氧氣瓶,開始吸氧。隨著氧氣的大量補充,竟不覺困意來襲,我也就慢慢地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雖然稍微頭疼,但前往冰川的熱情早已消除了我們的疲憊。普若岡日冰川位于西藏羌塘西北部的雙湖縣,海拔在6000-6800米,是除南極、北極以外,世界第三大冰川,也是最大的陸地冰川。從雙湖縣驅車約90公里,途徑姜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途偶可見成群的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野驢等高原野生動物。這些高原動物在羌塘無人區自由生活,默默地守護者這片圣潔的土地,多少言語來描述和贊揚他們都不為過,還是先讓我們一睹他們的芳容吧!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還是得回到植物。

姜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

普若岡日冰川

考察隊在冰川腳下工作

普若岡日冰川腳下的十字花科植物
冰川腳下水流湍急,水溫很低,河溝河床全是石塊,平緩的沙地上多見到十字花科的植物。然而,冰川不遠處海拔稍微低一些的高山草甸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里色彩異常斑斕,植物種類繁多,有列當科的馬先蒿屬、報春花科的點地梅屬、毛茛科的翠雀屬和委陵菜屬、菊科的風毛菊屬,以及形色多樣的虎耳草科植物。

色彩斑斕的高山草甸
海拔再低些的高山草甸中夾雜著娟娟溪流和水潭,其中的水生植物種類稀少,但也足足耗費了我們很多時間去發現、拍照和采集,有禾本科和莎草科的一些種類,以及成片開著黃色小花的云生毛茛。這個季節來得也正是時候,云生毛茛的植物、葉、花、果實都被我們拍攝和收集到了。

高山草甸中稀少的水生植物高山草甸中稀少的水生植物
普若岡日冰川之行雖然收集到的水生植物標本和照片不多,不過見識了世界第一大陸地冰川的風貌,探索了冰川腳下的植物種類,感受到了高山草甸絢麗多彩的植物世界,也不枉此行。完成了雙湖境內的考察后,我們轉向西南邊,計劃途經改則、措勤、薩嘎等縣城,再向東經昂仁,在日喀則同第一分隊匯合。我們的路線算是圍著第一分隊繞了一個大圈,途中“一錯再錯”,相信一定能發現更多的水生植物種類,也期待能夠探索到其他令人驚異的陸生植物類群。
作者:武漢植物園 周亞東
編輯:李路
審核:鄧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