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的《團結于科學2020》專題報告
近期,姚檀棟院士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并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于科學2020》報告(圖1)。此次發布的《團結于科學2020》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圖1 《團結在科學之中2020》專題報告
姚檀棟院士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基于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由于該地區積雪、凍土和冰川產生的徑流(圖2)占河流總徑流量的45%,未來徑流量減少影響這一地區的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影響人群將多達17億人,經濟影響可多達國內生產總值(GDP)12.7萬億美元。

圖2 亞洲水塔區冰川與冰凍圈補給河流分布
“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對這一報告貢獻的前期基礎,是姚檀棟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評估了亞洲水塔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提出了亞洲水塔觀測—模擬—預警一體化集成方案,已成為WMO的經典案例。今后,研究團隊還將啟動亞洲水塔圖計劃,估算亞洲水塔總水量,聚焦氣候暖濕化背景下的冰崩、冰湖潰決等災害問題,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預警—治理體系,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