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深時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理演化》三古專輯出版
青藏高原的深時演化涉及了從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直到新特提斯洋的復雜演化過程。對青藏高原各地學研究方向開展研究對于特提斯古地理重建、礦產(chǎn)資源勘探、生物演化、氣候變化等眾多方向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青藏高原是近年來學術(shù)界研究的前沿熱點地區(qū)。為展現(xiàn)特提斯演化方面各學科的研究進展,在“高原生長與演化”任務“深時特提斯生物與環(huán)境演變”專題等項目的資助下,中科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張以春研究員和郄文昆研究員、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翟慶國研究員、吉林大學范建軍副教授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宋培平副研究員一起合作近期在國際地學SCI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組織的專輯《From Prototethys to Neotethys: Deep time paleobiogeographic and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block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完成出版。該專輯共收錄了地層古生物、地球化學、沉積學和古地磁研究等共計21篇文章。專輯從多學科角度展現(xiàn)了青藏高原深時特提斯演化的復雜過程。
專輯涉及的研究主題包括:原特提斯洋的演化過程、古特提斯洋打開時間的古生物地理約束、北羌塘和歐亞的碰撞時間以及模式、松多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班公湖-怒江洋打開時間的古生物地理和物源約束、班公湖-怒江洋關(guān)閉時間的古地磁、巖漿巖和沉積約束、納木錯-獅泉河洋盆的演化、新特提斯洋打開時間的古生物地理約束、新特提斯洋演化過程中的深海放射蟲記錄、特提斯喜馬拉雅的裂解時間、新特提斯洋俯沖形成新的弧前盆地以及晚白堊世拉薩地塊南緣的方位古地磁約束。
總之,本專輯匯集了青藏高原研究中諸多前沿科學問題,也呼吁在諸多重大科學問題中,應該運用多學科的工作開展集成研究。
專輯網(wǎng)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special-issue/10KXH7F1L6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