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2023)完成登頂科考及系列任務
日前,由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組織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2023年登頂科考及系列任務成功實施,科考隊順利完成了極高海拔氣象站技術升級、雪冰樣品采集、冰芯鉆取、冰塔林無人機航測、溫室氣體探測、巖石樣品采集等十多項既定的科考任務。此次科考由相關領域戰略科學家領銜,共有5支科考分隊13支科考小組的17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聚焦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碳循環、人類活動變化、稀有金屬資源等方向開展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開展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研究的天然實驗室。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區、敏感區,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不僅對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供應、氣候系統穩定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也具有積極意義。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標志性科考活動,將對揭示珠峰極高海拔區特殊的未知生態環境過程及其廣域影響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據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介紹,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將持續聚焦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珠峰極高海拔環境如何變化、珠峰環境變化與西風-季風如何相互作用、珠峰地區未來環境如何影響亞洲水塔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考察研究。“2023年實施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在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實施的標志性科考活動。珠峰是地球最高峰,是開展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關鍵區域。持續開展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研究珠峰地區生態環境本底與變化,從系統性的角度揭示極高海拔地區地球系統變化的過程和機理,服務青藏高原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這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體現,是新時代青藏科考對人類如何更好地認知和保護好青藏高原的歷史使命,是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重要科考實踐。”姚檀棟院士說。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標志性活動。去年我們將科考和登山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預定的科考目標。從科學和長期動態的角度來看,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不僅僅是攀登到峰頂把數據拿到就結束了,因為氣候和環境變化是動態的長期過程,不是一次性考察結束后,這個使命就完成了。今年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動是去年科考的深化和提升。尤其是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頒布后,如何去實現保護法的歷史使命,建設國家公園群是關鍵的舉措,其中珠峰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地區。從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珠峰是中國和尼泊爾兩個國家友好的紐帶和象征,我們要把科考任務完成好,把關鍵的科學問題解決好,把珠峰國家公園建設的樣板作用發揮好,這是我們的長期任務。”姚檀棟院士說。
稀有金屬資源分隊長、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院士介紹,“青藏高原礦產資源豐富,但是其礦產資源研究與勘查程度是我國最低的區域。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開展使我們在資源領域的研究理論上取得了巨大進步,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了以珠峰地區瓊嘉崗鋰礦為代表的稀有金屬礦產,本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一定能夠為我們進一步揭示喜馬拉雅地區稀有金屬礦產的分布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
人類活動變化分隊長、北京大學朱彤院士介紹,“青藏科考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與我們的生存環境、生態平衡、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從新科學問題提出到新技術應用,科考永遠也在勇攀高峰,珠峰科考更是集中體現。”
生態系統與碳循環分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樸世龍院士介紹,“持續開展珠峰科考將為我們更全面深刻地認識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積極開展應對和保護措施提供科學支撐,為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作出重要貢獻,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本次科考包括水、生態、人類活動、礦產資源等科考內容,這充分體現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多學科交叉融合。”
今年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還應用了許多“黑科技”。例如,針對極高海拔地區儀器設備的電源問題,科考隊和負責探月工程供電系統的研究人員聯合,將月球上供電系統技術成功應用到了極高海拔地區,解決了極高海拔地區儀器設備供電面臨的極低溫、極低壓、電源保護自啟動等三個卡脖子問題。
據悉,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此前在珠峰的科學考察研究活動已取得“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巔峰海拔的強烈升溫”“巔峰海拔的冰雪融化”“珠峰地區人體生理的特殊反應”“珠峰地區變綠的生態過程”等多個領域一系列科研成果,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珠峰科考已經實現了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模式的轉變,實現了從‘攀登’到‘了解’再到‘保護’的思路轉變,實現了新技術和新手段的應用,取得了重要國際影響。剛剛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對青藏科考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用法治的理念引導科考,進一步提升科考的系統性,圍繞雪山冰川、江河湖源等地貌體系,亞洲水塔失衡風險和應對、碳匯功能變化、人類活動與綠色發展等主題體系,科考與高新技術、社會發展、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等融合體系,加強科學考察研究,持續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貢獻科技力量。”姚檀棟院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