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野外觀測科學考察
4月20日,兩架“空中國王350型”高性能人工影響天氣飛機先后抵達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瑪卿冰川上空。這標志著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聯合開展的阿尼瑪卿冰川人工增水補冰雙機作業探測預試驗正式啟動。
阿尼瑪卿冰川增水補冰試驗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試驗中,兩架高性能人工影響天氣飛機先后開展“探測-播撒-探測”試驗;同時,冰川上下游地面觀測點配合開展了協同觀測,實時監測云系宏微觀物理特征及三維結構變化特征。
針對本次增水補冰和探測預試驗項目,青海省氣象局設計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制定了飛機作業探測計劃,并在位于阿尼瑪卿山主要天氣系統上下游的瑪多縣、瑪沁縣、同德縣布設了地面野外觀測點,配合開展協同觀測試驗。結果顯示,作業后,阿尼瑪卿冰川周邊產生有效降水。

4月21日,在青海省瑪沁縣雪山鄉,科考試驗人員利用氣象旋翼無人機開展試驗,獲取垂直大氣參量,并同步開展地面移動綜合觀測試驗。
試驗利用氣象旋翼無人機、車載微波輻射計、交通氣象綜合試驗車、激光測風雷達等獲取垂直大氣參量,考察三江源地區和川西高原的大氣三維結構時空演變特征。此次試驗獲取了垂直大氣溫度、相對濕度、水汽密度廓線以及較低分辨率的液態水廓線,有助于揭示西風系統對高原的影響,如水汽輸送、川西邊界層等特征,對天氣預報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科考隊還通過交通氣象試驗車開展走航觀測,獲取不同高原地區不同地理環境(裸土、草地、冰川、戈壁、鹽堿地、凍土、草甸、湖泊)下三維實景、地面輻射條件的時空變化以及人類活動(道路、橋梁)改變下墊面等對高原氣象條件及氣候變化影響等資料,有助于揭示高原地區地面輻射和熱量平衡的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變化規律,對研究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原大氣邊界層和對流層結構、云輻射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