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助力實現《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全球目標
依托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的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從2004年就開始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系統研究與保護實踐,并參與發起、推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政府層面行動計劃。目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這一保護生物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已經理論化和國際化,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中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國家層面的《國家生態紅線保護戰略》明確規定要用法律保護“極小種群”物種的生境;云南省政府頒布的《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特別強調“極小種群”物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意義;在最近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和《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被納入了相關保護行動的優先項目。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達成的一個最重要成果??蚣艽_立了四個與2050年生物多樣性愿景有關的長期目標,規定了為實現2050年愿景而在2030年需要完成的23個以行動為導向的全球目標。
近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再次應邀在植物學頂尖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了題為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conservation program: achieving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targets的文章。論文首先闡述了我國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領域行動及重要成果,以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被納入國家“十四五”有關規劃,持續影響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現狀。其次,論文系統總結、分析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成果匹配?“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至少9個全球行動目標的情況(表1),并闡明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保護小區(Mini-Reserve)建設的成果為實現2030的行動目標3打下的堅實基礎(表2)。最后,論文提出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行動計劃可以深度擴展的領域和為全球其他國家生物多樣保護可借鑒的具體步驟。
論文由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孫衛邦研究員和馬永鵬研究員共同完成(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Richard T. Corlett研究員參與了論文撰寫、修改。該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19QZKK050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2YFF1301702, 2017FY100100)和NSFC-云南省聯合基金(U1302262)等項目的支持。
表1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成果匹配“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全球行動目標的情況

表2 代表性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群、個體數量以及目前已經采取的相關保護行動,并著重突出保護小區的建設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