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與生態安全

科考分隊長歐陽志云研究員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安全與社會安定的基礎。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特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青藏高原發育有獨特的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以及農田、城鎮等人工生態系統,為眾多高原特有的動植物物種提供了棲息環境。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在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固碳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方面發生著重要作用,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重點區域。
系統調查青藏高原生態系統類型、分布以及結構和功能特征,闡明各類生態系統發展演化特征,揭示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背景下,生態系統格局、服務、問題、生態脆弱性和生態安全的演變方向、程度和趨勢,對于全面認識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基本特征及演變規律,保障生態安全、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任務擬針對青藏高原森林、灌叢、草地、農田、濕地、荒漠等典型生態系統的類型、分布、群落結構進行系統的現狀調查以及歷史資料收集,考察青藏高原土壤質量(包括土壤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生物特性和環境特性)現狀及影響因素,揭示青藏高原典型生態系統的演變趨勢及驅動機制,評估青藏高原的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服務現狀及變化趨勢,揭示青藏高原生態問題、風險及脅迫因素,闡明青藏高原生態脆弱性、生態系統承載力及生態安全狀況,提出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空間格局、預警方案及保障對策。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管理和生態安全保障提供堅實的基礎數據和科技支撐。
本任務設置了8個專題:森林和灌叢生態系統與資源管理、草地生態系統與生態畜牧業、農田生態系統與糧食安全、濕地生態系統與水文過程變化、荒漠生態系統及其生態效應、土壤質量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生態資產與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生態脆弱性與生態安全。
本任務承擔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專題承擔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和北京師范大學。任務分隊長為歐陽志云研究員,執行負責人為陳曉東研究員、趙新全研究員和王艷芬研究員。

